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年,全国农技中心联合科研、教学系统有关单位,继续组织北京、河北、山西等25个省(区、市)的10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水稻二化螟、麦蚜、小麦赤霉病、烟粉虱、稻(麦)田杂草等7种一类病虫害、14种二类病虫害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有关玉米、棉花、蔬菜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状况如下,建议相关企业酌情考虑在病虫草害中抗和高抗地区暂停或减少相应农药品种的销售,共同做好轮换用药、合理用药和科学用药工作,全力延缓抗药性发生发展,为持续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化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板贡献。


玉米害虫的抗药性状况

  • 草地贪夜蛾

监测结果 

目前监测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1.1—5.7倍,对四氯虫酰胺抗性倍数1.7—5.5 倍),其中监测到福建福州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云南昆明种群对四氯虫酰胺产生低水平抗性;对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其中监测到广东广州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都处于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7.7 倍、5.9倍;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处于敏感状态。与2020年监测结果相比,草地贪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抗性均呈上升趋势,都监测到有低水平抗性种群。 


对策建议 

在草地贪夜蛾发生早期、密度低的地区,优先使用微生物农药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在高发期再使用化学农药。同时,在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迁飞过渡区、重点防范区实施区域统一的空间轮换用药策略。鉴于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存在田间抗性进化风险,要严格限制其使用次数,交替轮换使用其他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


棉花害虫的抗药性状况 

  • 棉铃虫

监测结果 

  • 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5—72倍),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 5.4—13倍)。与2020年监测结果相比,华北棉区部分地区棉铃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呈下降趋势。 


  • 对有机磷类药剂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9—41 倍),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5—5.3 倍)。与2020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 对双酰胺类药剂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2—59倍),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处于敏感状态。与2020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 对大环内酯类药剂抗性 

华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对大环内酯类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于敏感状态。与2020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 对茚虫威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茚虫威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2—31倍),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处于敏感状态。与2020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茚虫威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 

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应重点在华北棉区开展棉铃虫抗药性治理,继续在高水平抗性地区停止使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限制有机磷类、双酰胺类等药剂使用次数(每季棉花生长期使用1次),交替轮换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霉素、茚虫威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延缓抗药性发展。 


  • 棉蚜 

监测结果 

目前监测地区棉蚜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新烟碱类吡虫啉等药剂均处于高水平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大于10000 倍、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大于4500倍、对吡虫啉抗性倍数大于1000倍);对氨基甲酸酯类丁硫克百威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43—275倍);对氟啶虫胺腈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140倍),其中新疆库尔勒、河北衡水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51倍、140倍;对氟啶虫酰胺处于低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7.2—118倍),其中新疆奎屯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18倍。与2020年监测结果相比,棉蚜对氟啶虫酰胺抗性倍数增加2—10倍,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增加2—6倍。 


对策建议 

鉴于棉蚜已成为抗药性严重和难以治理的害虫之一,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综合抗性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科学使用杀虫剂防治棉蚜,停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吡虫啉等药剂,轮换使用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或药剂组合防治棉蚜,延缓抗药性发展。 


蔬菜害虫的抗药性状况 

  • 小菜蛾 

监测结果 

目前监测长三角蔬菜产区小菜蛾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敏感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0—122倍),其中江苏南京种群抗性倍数最高,为122倍;对茚虫威、多杀霉素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茚虫威抗性倍数7.0—100倍、对多杀霉素抗性倍数10-17倍),对虫螨腈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0—13倍)。与2020年监测结果相比,小菜蛾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 

农业生产中,强调在小菜蛾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停止使用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在长三角蔬菜产区严格控制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茚虫威、多杀菌素等药剂在小菜蛾防治中的使用次数,每季蔬菜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溴虫氟苯双酰胺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和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短尾杆菌等生物制剂。 


  • 甜菜夜蛾 

监测结果 

目前监测地区甜菜夜蛾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1—183倍),对茚虫威、甲氧虫酰肼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茚虫威抗性倍数7.1—57倍、对甲氧虫酰肼抗性倍数7.0—23倍),对多杀霉素处于敏感状态。 


对策建议 

甜菜夜蛾作为抗药性严重的蔬菜害虫之一,对其防控要采用抗性综合管理措施。根据预测预报结果,强调在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继续在高水平抗性地区停止使用氯虫苯甲酰胺,严格控制甲氧虫酰肼、多杀霉素、茚虫威在甜菜夜蛾防治中的使用次数,每季蔬菜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或药剂组合防治甜菜夜蛾,延缓抗药性发展。 


  • 烟粉虱 

监测结果 

目前监测地区烟粉虱卵对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溴氰虫酰胺抗性倍数11—1002倍、对螺虫乙酯13—225倍),其中山西运城、山东济南、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种群对螺虫乙酯都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都在150 倍以上;烟粉虱成虫对噻虫嗪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7.5—11倍)。与2020年监测结果相比,烟粉虱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 

鉴于山东、山西、湖北、湖南蔬菜产区烟粉虱种群抗药性水平较高,需注意交替、轮换使用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或药剂组合防治烟粉虱,延缓抗药性发展。 


  • 二斑叶螨 

监测结果 

目前监测地区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哒螨灵处于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大于3000倍、对哒螨灵抗性倍数大于100倍),对丁氟螨酯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753倍),对腈吡螨酯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3—57倍),对联苯肼酯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6.2—21倍),对乙唑螨腈处于敏感状态。与2020年监测结果相比,二斑叶螨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 

二斑叶螨用药防控策略中,应停止使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注意交替、轮换使用联苯肼酯、腈吡螨酯、乙唑螨腈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或药剂组合防治二斑叶螨,延缓抗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