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已过,距离秋粮特别是玉米大面积收获,剩余两个月时间,现已进入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近期,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现场观摩暨玉米生产培训班,旨在深入推进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全力抓好玉米等秋粮作物的田间管理,努力夺取秋粮丰收。


高标准高质量  实施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2008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距今已有10多年时间。从高产创建到高质高效,再到绿色高质高效,它的内容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成效不断显现。下一步,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一)强化三个“围绕”。一是围绕产量提升。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在于高产创建,高产创建对于产量的目标设定一定要坚持,这是根本要求。基于现有的品种技术和农机支持,要继续坚定不移的坚持“223”(大豆亩产200公斤以上,油菜200公斤以上,花生300公斤以上)等高产创建目标。二是围绕绿色发展。在示范区内减肥减药,将病虫害的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基本增效在5%以上,满足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三是围绕产业融合。高产创建如果想持续发展下去,产业工作是必由之路。要打造一些精品品牌、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二)增强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打造示范区。示范区建设要有规模、有内容、有标准。二是着力指导服务。强化田间管理,及时发布防灾减灾意见,制定一图一册一方案(模式图、技术手册、试验方案),强化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三是着力宣传引导。要抓总结、抓典型、抓宣传、抓班子。

(三)坚持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任务落实明确。即实施过程中的点数、线数、面积不能打折扣。二是确保资金落实三是确保措施落实。确保行政及技术等措施落实到位。


高起点高强度抓好玉米生产


今年年初多地灾害频发,东北温度偏低,玉米播期推迟,南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播种时又遇干旱和低温,给玉米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玉米作为粮食增产的主力军,潜力大,需加强后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和防灾减灾等工作,降低危害。地方要把玉米增收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

(一)“提三度”。一是提密度。从全国看,玉米的平均密度由3500株提高到4000株左右,玉米的密度每增加100株,经过测算,单产可提高10—15公斤。二是提高整齐度。重点提高株高、穗位、穗长和穗粗等。三是提高成熟度。玉米晚出一天,鲜重可增加3—4克,单产可提高10公斤,要适度晚熟。

(二)“抓三防”。一是防倒伏。是玉米高产关键。前期温度低,降雨多,苗情弱,很多农民不愿意化控,但是化控是防倒伏关键,要摆脱“苗弱化控会更弱”的错误观念,及时化控防倒伏。二是防早衰。通过叶面喷施等措施防止早衰。三是防早霜。今年尤其重要。

(三)“推三化”。一是管理精准化。要按照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穗分化规律及需肥需水规律等,精准规划播期播量播深。二是水肥一体化。是玉米提高单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三是全程机械化。据统计,上半年小麦全程机械化率已达到97%,玉米90%,水稻85%,但玉米籽粒机收不足10%,仍有很大差距。

(四)“降三率”。一是病虫害损失率。据调研,2021年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率在4.19%,因病虫害损失粮食高达570多亿斤,其中,玉米病虫害损失率最高为4.7%,小麦3.9%,水稻3.8%,因此降低玉米病虫害损失率还有很大空间。二是机械损失率。据调研,玉米籽粒机收损失率在7%—8%,破损率也高。三是籽粒霉变率。霉变问题比较突出。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农业农村部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工作专班